為推動“思想大解放、作風大改進、發展大提升”大討論活動走深走實,研發中心集中組織學習了任正非先生的《華為的冬天》和《北國之春》兩篇文章,使全體干部職工充分認識當前集團公司和研發中心面臨的嚴峻發展形勢,充分借鑒這兩篇文章蘊含的指導意義,結合降本增效制定相關工作措施,助力集團公司和研發中心順利渡過“寒冬”。通過認真學習《華為的冬天》和《北國之春》,淺談一些心得體會。
這兩篇文章共同提到了兩個方面。一是對事負責制,《華為的冬天》中對“對事負責制”的定義是“執行流程的人,是對事情負責,這就是對事負責制”。我們來到魯泰上班干工作,就是來做事的,而不是為誰來做事的,在魯泰這個平臺認認真真做事,自己的才能得到發揮,個人得到進步,魯泰也因此而受益。有事情向領導去請示,這也不是絕對的對人負責制,而是為了更好地去做事、去完成工作。
二是工作規范化模板化,檢測部在工作中經常接觸的意思相近的詞語是標準化。研發中心是魯泰控股集團第一家科研型生產企業,個人認為我們在研發、檢測、生產等方面距離高水平的標準化還有不小的差距。舉兩個例子,一是在產品技術指標制定上沒有嚴格標準,比如某個產品密度指標定為1.40±0.05,其實嚴格意義上來說只要測試值在1.35~1.45之間都屬合格品,但個人認為這個指標范圍太過寬泛,密度為1.35的產品和密度為1.45的產品配方上其實已經有了較大的變動,不屬于正常波動范圍;二是新產品中試驗證次數沒有嚴格標準,客戶有了新需求,研發人員在實驗室成功做出了小試產品,到車間進行了一次中試試驗,經客戶試料成功后就直接轉產,個人認為這種方式是不嚴謹的,僅經過一次中試驗證的成功具有一定的偶然性,轉產的時候產品性能可能會有較大的波動,存在質量風險,經過多次中試驗證后再進行轉產,就能夠較大程度地降低風險。生產部已經開始在做安全生產標準化的工作,個人認為研發和檢測也應該開展相關工作。
在降低成本方面,檢測部一是要減少檢測費用支出,對不必要的第三方檢測嚴格控制,必須進行的第三方檢測進行充分的調研比價;二是要加強檢測儀器使用管理,避免因操作不當或疏忽引起的維修費用支出。在增效方面,檢測部的主要工作就是認真做好質量管理,使研發中心產品質量水平更上一個臺階。
另外提一點不成熟的建議。研發中心幾乎每年都會處理一批廢料,主要是中試不合格品和生產不合格品,中試不合格品種類繁多而每一種類數量較少,生產不合格品種類較少而每一種類數量較大。這些廢料對研發中心來說屬于產成品,但對客戶來說只是半成品,是可以進行再加工的。我們可以通過產品配方的改進優化,對這些所謂的“廢料”進行再次加工,使“不合格品”變為“合格品”。這樣我們就可以大大地提高這些物料的銷售價格,實現“廢料利用”、“變廢為寶”。